我是个自制力很差的人。从去年夏天到美国开始,我几乎每个月都会下定决心健身,却从没坚持超过两个星期。
直到几个月前,有个人半开玩笑地跟我说:房间里放个镜子就好了。
于是我弄来了一面巨大的镜子,能照出整个人的那种,就挂在床头柜旁边的墙上。从那时开始,我健身从未间断过。
除了能让我悄悄地自恋一下之外,镜子还给了我其他的好处。比如吧,在它到来的那天,我才意识到我穿衣的品味有多么糟糕。那时我才发现,原来脑中想象的效果,和实际穿起来有着巨大的差距。
这反过来也稍稍增加了我的自信;至少现在我能确定,自己出门不会穿得太吓人。
那时我还在跟一位女高音朋友学唱歌。体会到“反馈”的好处之后,我觉得应该把自己唱的歌录下来听听看。于是我经历了近来最大的一次灾难。
幸好我并没有太多音准的问题;但那颤抖的声音和急促的换气,依然直接触发了我的尴尬病。我曾经以为自己的声音是很稳的,看来只是自以为。
经受了三天的酷刑以后,我依然没办法唱得好听;但却总算听得惯自己的声音了。
记得开学前后有三四次,陪失意或失恋的朋友聊天。现在想想,被救赎的倒是自己。两次失败的亲密关系后,如果不是看到别人的挣扎,哪还有勇气再尝试呢。
能表达真实的自己,能展露自己的脆弱,在今天是种稀缺的能力。亲人和朋友之间的爱,也早已不再流行。渐渐地,我们都搞不清自己是什么了。一个怪物横行的世界。
也许,我们所期待的灵魂伴侣,正是那些永远能给我们最诚实反馈的人。
而不是一面哈哈镜。
学游泳对我来说真是辛苦极了。我想,要是能用摄像机从上下左右拍下我划水的样子,实时地投射在我的视网膜上,我一定能学得很快。就想学开车,如果不是在车外头看得仔细,我大概很难学会停车。
镜子的好处不可尽数。在学业上,在求职上,都是同样的故事。要是一场马拉松里,我们既无法知道跑过了多远,又无法知道终点的所在,有多少人能坚持得住呢?
可镜子的质量大有不同:一部名著,就像是大号的穿衣镜,平平整整,清清楚楚;而网络上不一而足的成功故事,都像是烫坏了的塑料片,弯弯曲曲,模模糊糊。我们自己也是别人的镜子。那些对你以诚相待的人,你怎能让他看到变形的倒影呢?
“魏征没,朕失一镜矣”,该是唐太宗这一生,给出的最高评价了吧?“皇帝不知我,太后知我”,李中堂的话,像是还在耳边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