训狗大师与帝王心术

训狗大师与帝王心术

我常常觉得,天下道理一通百通。

(一)

想磨炼人情世故,不妨先学点亲子教育。成年人脑子里有太多纠缠;要走进一个人的内心,谈何容易?而白纸般的孩子们,了解起来要容易得多。等明白了好的教育需要多少知识、经验、心血,也就明白人情练达是怎样高的境界了。

如果儿童是成人的“简化模型”,那猫狗就可以是儿童的“简化模型”。狗狗养在家,吃喝拉撒都受人控制;对狗狗而言,主人是最主导性的角色。有这样的条件,主人如何会训练不好呢?可天下养狗的人,又有多少真的养得好呢?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,但小鲜也不是好烹的。

我最不擅长人情世故,却也因此最感兴趣这些话题。我曾以为自己性格尚可;但六年前帮朋友养猫,才发现连猫都困惑于我的反复无常,感到无所适从。因而下决心要做一些改变。多年过去,我依然在和房东的狗、女友的猫斗智斗勇,并且丝毫不得要领。但最近在《大师课》里看到《训狗》一节,倒是感慨颇多。

这里就把“烹小鲜”的道理,以及我的种种联想,稍微记上一笔。

(二)

《训狗大师课》的主讲人布兰登把训狗的基本方法总结为:”控制 - 训练 - 奖励“。后两者符合我们的直觉:如果狗狗做出正确的行为,就奖励它;如果做错了,就惩罚它。但最有趣的点,其实在”控制“这一步。

举个例子:训练狗狗”坐下“的时,布兰登会踩住狗绳,让狗无法跳起来;然后把零食举到狗狗头顶不远处,说出”坐“,或者做出”坐“的手势。狗狗为了能看到零食,就只能坐下;一坐下,就得到赞美和零食奖励。如此反复多次,狗狗就会把”坐“这个指令和对应的动作联系起来。

也就是说,要主动地控制狗狗做出正确行为;甚至为了有效诱导,要等到狗狗饿了再训练。基于同样的道理,如果狗狗乱咬,就要一边说”不行“,一边用玩具引开它的注意力;等它开始咬自己的玩具,就赞美它、给它奖励。

(三)

这里隐藏了一个道理:”驯化“的关键是”告诉对方什么是对的“。相比之下,我们似乎更擅长”告诉对方什么是错的“;而”对的行为“发生时,我们却疏于赞美。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:慢点!安静!别动!把那个放下!当孩子发现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,也就不会在意家长的要求了。

而相比”奖励“,我们也更擅长”惩罚“。当家长发现孩子”不听话“,往往就开始提高音量、言语威胁、不断加码,甚至演变成冷暴力或热暴力。布兰登说,一切的基础是赢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;方法也很简单,就是真心换真心。当有人指责一个孩子”不听话“的时候,不妨问一句:这个人的话值得听吗?

曾听一个心理学家讲,爱情的秘诀是“相互驯化”:告诉对方自己需要什么,并且表达感恩。

好好说话,本身就不容易。

(四)

学会诱导,奖惩有度,就够了吗?

看到“控制 - 训练 - 奖励”三个词,我最先想到的是《大明王朝》里的嘉靖帝,以及《大决战》里的蒋校长。两人都是“控制”的专家,让满朝文武齐呼“雷霆雨露莫非天恩”。但两人走到最后,也都渐渐左支右绌,力不从心。

曾听到一个美国政坛八卦:拜登刚上任时,让手下人开会研究阿富汗撤军的方案。手下人讨论后,都说不能撤军。拜登听后说,很好,你们再继续研究一下!再开会时,便有人说,可以撤,但是必须慢慢来。拜登说,这个方案蛮好,你们再继续研究吧!几次之后,所有人都统一了意见:立刻撤,马上撤。

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故意把这事办得很坏很坏。嘴上认可了,心里不一定。

(五)

辽沈战役前期,解放军在东北优势很大;毛说东北野战军:“壮得厉害,有百万大军,经济上也超过对方;东北的国军,不过才六十万”。考虑到其他各地的劣势,毛指示林、罗、刘:“封闭锦州门户”,决不让国军撤出东北。

而林帅带兵细腻、精于计算;反复斟酌后,觉得南下风险太大,还是建议先打长春。这让毛急得不行。建国后悼念罗荣桓时,毛还念叨着“长征不是难堪日,战锦方为大问题”,可见其内心焦灼。但如此性情的毛,斟酌再三,还是说“不好太为难他,就按这个办吧”。

虽然在电报里苦口婆心地讲道理,却还是坚持一个原则:充分尊重一线指战员。

蒋校长不会费这种口舌。蒋让卫立煌增兵锦州,卫立煌担心伏击;蒋就飞到沈阳,直接跟卫立煌的手下开会。我不要你觉得,我只要我觉得。

既然要乾纲独断,谁与你排忧解难?

(六)

布兰登在他的大师课里,只教了七个基本指令,以此增进互动、避免危险。“你也许想教他几十个命令,或者想处处控制他的行为,但我不建议你那么做 – 你会自取其辱。”

心理学家教情侣“相互驯化”,又反复强调“尊重彼此,只提合理的要求,不要试图控制对方”。

”控制 - 训练 - 奖励“,是起点,是兜底,是树立规矩。刘邦入关,“约法三章”,就是这样的道理。

再向前,就是另一种修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