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手攀岩:改变的自由

2022-03-21
4分钟阅读时长

如何改变一个人?

这问题太大。先要问,改变谁?如果是子女,那是家庭问题;如果是学生,那是教育问题;如果是员工,那是管理问题;如果是自己,那是正心修身的问题。再往大说,还可以是政策研究、社会治理、大众传媒的问题,等等。再要问,从哪里入手?《原子习惯》说可以调整所处的环境;《瞬变》说应该调动当事人的情绪;《内在动机》说先要建立完整的自尊体系,等等。再说下去,恐怕听者都要摆摆手,说罢了罢了,聊点别的吧!

为了避免太多啰嗦,不妨换个问题:要改变一个人,第一步该是什么?

如果本着学术的精神,我该说:当然是要先定义问题。我们能改变什么?我们受到哪些约束?我们为什么要改变?改变的目标是什么?继续说下去,只怕听者又要不耐烦。而且这样刨根问底,似乎也不太善良:如果要改变的人是我们自己,我们真的能耐着性子,把这些问题一个个掰开揉碎吗?

我想,倒不必这么折腾。如果真想帮谁做些改变,不妨陪他一起坐会,看看《徒手攀岩》。


《徒手攀岩》是部记录片,主人公Alex是个攀岩狂。有多狂热?大概也就是大学辍学,从此每天从早爬到晚。Alex说他有过几个前女友,但他对她们都明确说过,攀岩才对他更重要。对Alex来说,住处其实不需要床,也不需要沙发,睡在地上就够了;再想想,其实住处也不需要,不妨直接住在车上。吃东西也无需追究;红薯和菠菜,放在锅里搅搅就不错。

为了自己的目标,人能做出什么改变?在Alex这里,似乎没什么是不可以的。一定要毕业吗?一定要结婚吗?一定要找个体面的工作吗?一定要努力被人认可吗?

有人说:当然不得不做呀!如果不做,会有很大的后果。

既然有“如果”,那就有得选。你自然可以选择去做,这是你趋利避害的选择。同样地,你可以选择不做,只需承担后果。无论怎样选择,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:因为这是你的选择。


《徒手攀岩》这部片子,拍的是Alex爬酋长岩的事。Alex选的线路难度属于专家级;在顶级攀岩圈子里,这不算特别稀奇。酋长岩有接近一千米高,比普通的室内攀岩长几十倍,但这也不是特别离谱。

离谱的地方在于,他是要“徒手攀岩”;准确地说,是“无保护攀岩”。

另一位攀岩大师Tommy Caldwell说,这大概也就相当于去拿块奥运金牌,而且拿不到就死而已。专业人士都大多要爬几天的线路,他要一口气完成,全程不犯任何错,这次没有如果。

于是人们反复对他说,你会死;然后对自己说,正常人绝不会这么做。又说,Alex大脑构造不同,他只是寻找刺激。

Alex说,我清楚这件事的风险,我也知道人都会死。为此我反复训练,几十次地研究每一个细节,把风险降到最低。甚至为此,在生活的其他方面,我都尽量不做任何冒险。我并不追求刺激;我权衡利弊,最后认定,这件事值得去做。

和这样的权衡相比,我们所认定的那些约束,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?


所以这事到底有什么魔力,值得Alex做到这个份上?我看了半天也没懂,直到Alex真的开始攀岩。

攀岩的日子是Alex自己决定的;摄制组提前不知道,Alex的家人朋友也不知道。但到了那天,他早上起来,觉得状态不错,甚至酋长岩不像平时那么高,就去爬了。摄影师准备完毕,问Alex什么时候爬到这里?同事说,已经过去了。

走出住处,走到山脚下,一点点往上爬,心如止水。感受身体的每一个动作,触碰岩石的每一个细节,全神贯注。除此以外,没有任何念头,只记得一步,再一步,再一步。到最后,只能感受到呼吸。

我曾在很多书里读到过“心流”;无论学术定义,还是经验描述,都看了不少。但到这一刻,我才懂,什么是“心流”。甚至该说,是这一刻,我第一次“看到”了心流。岩壁上的Alex,好像一股洪流。

Alex爬完最后一点岩壁,慢慢走上山顶,无悲无喜;又慢慢走回来,站在绝壁边缘,往下看去,脸上慢慢绽放出笑容。

四周一片寂静,震耳欲聋。


后来Alex也买了房,结婚生娃,家庭幸福。人生的目的增加了,他的活法自然也要变。

所以人要如何改变呢?

Alex的答案,大概就是在万丈绝壁里找出一条路,然后专注所有的精神,一步步爬上去。

至于目标,到了山顶,自然就找到了。




推荐观看:


  • Tommy Caldwell & Kevin Jorgeson: The Dawn Wall - 纪录片《黎明墙》
  • Alex Honnold & Jimmy Chin: Free Solo - 纪录片《徒手攀岩》
  • Marc-André Leclerc & Peter Mortimer: The Alpinist - 纪录片《登山家》

  • Alex Honnold & Tommy Caldwell: MasterClass: Rock Climbing - 大师课:攀岩

上一页 房子